列表头部

沙依巴克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沙依巴克区
返回上一页

五年成就沙区巨变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发文日期: 2003-01-18
沙依巴克区初步建成了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科技发达、文化进步、环境优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城中心商贸区。

光阴荏苒,巨变无声。短暂的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瞬间。但是,在沙依巴克区,各族干部群众却奏响了建区历史上最强烈、最雄壮、最激昂的世纪交响曲。沙区进入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高效、快速发展的崭新领域,开辟出了一条走向繁荣、走向富裕、奔向小康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5年来,沙区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路,以实力决定一切,稳定压倒一切为方针,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强化两手抓的力度,使沙依巴克区初步建成了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科技发达、文化进步、环境优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城中心商贸区。

坚持商贸富区发展融合经济

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将乌鲁木齐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城的奋斗目标后,沙区立足区情,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中心城区的城区定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财税工作为核心,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区域融合经济,全面实施“商贸富区,科教兴区”的战略,使全区经济呈现出旺盛生机和活力。

2002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6.3亿元,较1997年的41.57亿元,增长了59.5%;财政收入完成2.3亿元,较1997年的1.39亿元增长了45.1%,年均增长7.73%;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54.3亿元,较1997年的26.16亿元,增长了1.07倍,年均增长15.72%;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47.82亿元,较1997年的25.5亿元增长了87.52%;进出口贸易总额6616万美元,较1997年的2810万美元增长了135.44%,年均增长18.68%;旅游收入达4.16亿元,较1997年的2.83亿元增长了57.03%,年均增长9.45%。

这组数据显示,经过5年奋斗,沙区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的既定目标,实现了沙区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坚持执政为民改善人民生活

1998年至2002年这5年,是沙依巴克区建区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5年,也是全区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的5年。5年来,沙区政府一方面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入手,实施了一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天然气管道入户工程、雅山绿化及污水处理工程、邮电通讯企业的第二长途枢纽工程、GSM四期扩容等工程的陆续竣工、投产,都将惠及沙区各族群众乃至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从拉动内需、扩大区域内人流与物流入手,200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1.35倍。5年来,沙区政府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办公和生活环境,投资31613.28万元。兴建办公、教育设施142431.01平方米。为解决干部职工住房紧张问题,1998年以来,本届政府投资11692.3万元建起了85715.22平方米的干部职工住宅楼,为1027名干部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坚持科教兴区促进经济发展

自1991年提出“科教兴区”战略以来,沙区的科教兴区工作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3个阶段。

1991年至1995年,各级政府的宣传动员使科教兴区工作深入人心,提高了各级组织及群众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996年至2000年,是创业阶段,以科技兴行业、兴企业为具体措施,从战略高度把体制创新和科技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从2000年进入强化阶段,以完善和提高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统揽科技工作全局,把加速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自1997年始,沙区连续5年保持了全国科技先进区荣誉称号。5年来,沙区政府以科技为支撑,重组改造了区、街工业企业。引进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二十余项,引进审批国营科技企业11个。全区科技投入逐年递增,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全区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全区教育环境大大改善,全区教育投入逐年递增,区属各校硬件设施、教学设备、育人环境有了极大改观。1998年至2002年,教育投入达2.17亿元,新建教学楼15栋,增扩校舍面积4.4万平方米,增加运动场地3.85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670万元,体育、美育器材300万元,购置图书35万册。达到了自治区办学条件一类标准。

突出商贸特色打造三大商圈

5年来,沙依巴克区立足中心城区的优势,把发展第三产业和培育区域商贸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培育完善市场体系。现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兴建、多元化投资、多领域发展、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的市场网络,为商贸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目前,沙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新疆商贸城、红山、友好为中心的三大商贸圈。黄河路电子信息产品一条街、黑龙江路机电产品一条街、阿勒泰路机电汽配一条街、南昌路化玻一条街、奇台路锅炉配件一条街、公园街饮食娱乐一条街、五一夜市一条街等8条特色街市,使沙区商业贸易呈现一派生机。目前,已有的85个专业批发市场中,年营业额亿元以上的有9家,占据了全疆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的三分之一,沙区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02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已达17393户,较1997年增长65.73%;私营企业590余家,较1997年增长近2.25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2.12%,比1997年的63.88%增加了8.2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沙区的主要经济成分和重要的财税来源。

加快城区建设营造优良环境

5年来,沙区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目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干道卫生保洁率达到100%,袋装化垃圾点也由1998年的30个增加到339个。自1998年以来,新建道路30条,改扩建道路39条,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沙区在园林绿化方面5年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新增绿地8532亩,新建“三小绿地”12119平方米,新增庭院绿化660亩,全区绿化覆盖率由1997年的17%提高到25%,连续6年被评为“市级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以雅山绿化、改造、开发为重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从1998年至今,全区累计投入3000万元,完成造林7800亩,硬化道路6000米,安装路灯200多盏。新建了雅山污水处理厂,还建成容量3000立方米、122立方米的蓄水池各一座,安装引水管道3万米,滴灌1500亩,使树木存活率达到92%。

倡导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

5年来,按照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院)等系列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片有机结合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格局。目前,文明单位总数为358个,其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36个,市级文明单位108个,沙区级文明单位113个,文明单位覆盖率达85%。把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延伸到非公有制企业中,拓宽了创建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首次命名了6个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为沙依巴克区文明单位,首批创建了市级文明社区6个,沙区级文明社区31个。目前全区有文明小区151个,文明楼院780个,民族团结楼院332个,并保持了自治区文明区“五连冠”的荣誉称号。

过去的5年,是沙依巴克区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5年;是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保持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5年;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毫不松懈地抓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各族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最快的5年;是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美化、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5年;是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大发展、大提高的5年。

所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收获。这是积累。这是资本。这是腾飞的起点。

根据市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2003年沙区提出了“强力提升三产、探索发展二产、调整开发一产”的新的经济宏观调控举措,并确定了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与全市同步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三番的宏伟目标。

把握时代的旋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沙依巴克区的振兴和腾飞指日可待;沙依巴克区人民全面步入小康指日可待!

热烈祝贺沙依巴克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沙依巴克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社(乌鲁木齐晚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