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采地下水、退耕还林还草、种植生态防风林、污水收集处理、启动分洪补湖工程……随着我市柴窝堡湖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持续推进,目前,柴窝堡湖湿地恢复效果显著。
10月24日,记者从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了解到,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达坂城区委和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严格按照整改要求,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柴窝堡湖区域生态环境修复。
“有时在湖面上能看到几千只鸟,今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数量同比增加30%。我们还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保护湿地。”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夏琳淋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的同时,自2013年起,我市对柴窝堡湖区域2.1万亩农田实施退耕补湖,停止了周边两条河流的农业灌溉用水,关停了24眼农用机井。仅这两项,每年可以节约用水3600万立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先后投入8000万元,进行柴窝堡湖湿地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生态防风林3050亩;启动建设乌鲁木齐河引水补湖工程(分洪工程);在园区内完成150亩左右的植被恢复。
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处长杨献荣说,随着各项整改措施的有序推进,柴窝堡湖湖面不断增大,周边鸟类数量和种类明细增多,气候有了明显转好,植物群落和多样性显著提高,有效减轻土壤盐渍化。
“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5月湖面最大面积达19.49平方公里,而2017年同期面积15.5平方公里,2018年同期面积17.54平方公里,湖面增长的发展趋势良好。”杨献荣说,今后将以恢复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重点,保护湿地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