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头部

理论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著作 > 理论文章
返回上一页

聚焦精准帮扶,下足“绣花”功夫

发文日期: 2021-12-23
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为了确保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对口和田地区七县一市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首府各区县和各部门主动对接,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安排和协调下,主动对接,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聚焦精准帮扶,以高度的责任感,下足“绣花”功夫,助力和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深知,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只有“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为此,首府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以及和田地区七县一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精准帮扶过程中,开出了“补短板、增本领、提信心”的一剂剂“良方”。从小处、细处、实处着手,从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从符合当地长远发展规划的现实考虑,扶真贫、真扶贫,力求见实效。

补短板,让当地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何能让距离首府千里之外的和田地区各族人民,也能享受到和首府城市同样的公共服务,乌鲁木齐积极探索,不断加强对当地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扶持力度。首府教育部门通过网校互动、互派教师等方式促进优势教育资源有效流动;卫生健康部门通过远程会诊、外派医务人员技术指导等方式,弥补和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人社部门针对外出务工的普通群众,专门开设如何去医院看病、去银行存钱、如何乘坐公交车等城市生活体验课,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满足当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

增本领,推动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送钱送物,只能解一时之需,如果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政策宣传、教育引导、技能培训等工作,对贫困群众教致富方法、引致富门路,就能变“输血”为“造血”,提高他们脱贫的主动性和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为此,乌鲁木齐拿出“看家本领”和发展优势,结合实际,帮助对口帮扶地区谋长远之策。鼓励本地企业家和农业合作社到和田发展,不怕“肥水”外流;主动搭台办展会,邀请和田企业参展“唱戏”;积极培育壮大物流产业,常态化开行和田-喀什-乌鲁木齐货运班列,加快实现三地产业互惠互补……这些帮扶举措,如源头活水,为和田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提信心,助力当地群众在劳动致富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如何让当地群众充满信心,树立起“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观念,是一道必答题。乌鲁木齐将优质电商平台企业、品牌推广销售企业组织起来,与和田地区电商企业进行资源对接,帮助农民们搭建起一座从地头到市场的互联网之桥,把一枚枚优质的果实,变成一笔笔真金白银,揣进农民们的兜里。使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继而坚定勤劳致富的信心。

聚焦精准帮扶,下足“绣花”功夫。“绣花”,考验的是用不用心,需要的是细心和恒心。乌鲁木齐市精准帮扶和田地区经验启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扶贫,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来源: